图:职业代退人要求消费者提供多项个人信息国客信配。资料图片
代退学费、代退游戏费、代理退保……近几年,在教育、游戏、保险等行业中,一些职业代退人打着维权的幌子,向消费者承诺成功退费,从中牟取高额中介费,逐渐发展成为职业代退“黑灰产”。其中,一些职业代退人不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买卖,甚至走上了敲诈勒索的道路。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很多职业代退人隐匿在互联网平台吸纳用户,他们往往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广告”或在相关视频下留言,抑或直接潜伏在学员群中,私拉群聊进行退费业务推广。然而,消费者一旦选择相信职业代退人,不仅需要交高额佣金,甚至会遭遇职业代退人拿到退费后突然失踪的情况,而提供给职业代退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极有可能带来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或被冒名借贷、套现等风险。
职业代退风险重重
据记者了解,职业代退人主要分为直接代理退费和指导客户自行投诉退费两种。前者需要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订单等信息,由代退人与企业直接联系;后者则是由代退人提供话术模板,远程指导消费者退费。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职业代退人声称自己可以帮助消费者成功退费,并约定退款成功后,需要消费者按退款比例或一次性向其支付相应费用。这些职业代退人多以“公司”名义与消费者联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核查其具体情况。此外,不少消费者被职业代退人要求签订委托协议、下载APP、提供个人信息等,结果却是损失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有一次,我提前订了几天的酒店,因为行程有变,就在二手平台挂出转让的信息。之后,有一个代退人联系我,称他可以帮我全额退费,成功后收500元代退费。”北京消费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等了4天都没有收到退款,但代退人坚称酒店已经同意了,目前在走退款流程。然而,等到了入住时间,张先生不仅没收到退款,而且直接被代退人拉黑,损失了第一天的房费1000元,后续几天的只能通过二手平台低价转让。
“一些代退人就是在赌概率,以投诉为名威胁相关企业,或在社交平台发布企业负面信息。一些企业会主动联系消费者,如果能够成功退费,代退人就可以得到一笔中介费。”一业内人士表示。
无独有偶,河北消费者高女士说,她在社交平台求助如何退培训费时,一个代退人联系她,说可以帮她退费。对方要求她发账单,还要求共享屏幕,全程录音录屏。“当时被对方一步步引导,说检查一下我的风控,让我扫一个码,称这是一个虚拟账号,一定付不过去。结果扫码后就被划走了2500元。我查看账单,发现这是一家远在武汉的便利店,后来了解到已经有人在这家便利店完成了套现。”高女士说。
代退涉及多个领域国客信配
记者了解到,在互联网教育领域,职业代退人尤为活跃。他们通常以课程质量差、未接受服务、服务态度不好、没有学会等为由,通过便民热线、投诉热线等渠道向经营者施压,同时又向消费者索取高额退费佣金。
“我们企业的退费流程非常清晰透明,学员本来就可以找我们直接协商退费,但不知为何,有些学员轻信了职业代退,最后不仅没能收到退款,还被诈骗造成了个人财产损失。”某教育企业客服负责人介绍说。
在保险领域,不法分子则以法律咨询、维权为名,在社交平台发布“全额退保”广告,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信息,伪造“销售误导”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再索取高额手续费。
事实上,代退涉诈并不是新鲜事儿。202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5名涉代理退保不法人员犯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该案中,涉案人员谎称能办理保险全额退保等业务,虚构身份并编造各种理由骗取7名被害人钱财共计30余万元,同时在代理退保过程中,实施了非法获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等行为。
此外,游戏领域也成为职业代退的重灾区。宁夏西吉公安曾发文称,该县王先生为10岁女儿申请游戏退款时,遭遇黑中介诈骗。对方以“专业法律团队”为名收取服务费,诱导王先生提供个人信息后骗取其4.9万元,经警方介入后为其追回全额资金。但此类案件的频发,暴露出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被滥用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介绍,近两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调解了2000多起案件,发现一些滥用未成年人退款绿色通道的现象:约有40%的退款争议实为成年人冒用未成年人名义,通过绿色通道申请退款,还有不少号称代退费的黑中介利用家长焦虑进行诈骗。
王斌进一步介绍,不少不法分子披着咨询机构的外衣,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成功案例,自称是专业团队或有专门渠道可以帮助家长申请退费,吸引家长支付代办费或提供个人信息,最终导致家长被骗。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让成年人假借未成年人身份申请游戏退费。
亟须畅通维权渠道
不难看出,“假”代退是纯诈骗,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营造退费骗局;“真”代退即职业代退人已形成产业链,通过话术模板、伪造证据、诉讼施压等手段完成操作,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市场信用体系。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职业代退?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业务中心副主任安志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职业代退的出现,是行业漏洞、消费者困境与“黑灰产”产业化交织的结果。
安志军解释,无论是学费、保费,还是游戏相关费用,都是以特定、明确的主体进行缴费。理论上讲,这些费用与人身具有密切绑定关系,那么退费时也必须特定主体亲自操作才可以,但一些公司退款规则遗漏此项规定,让代退人有机可乘。此外,消费者维权渠道不通畅,导致维权效率低、难度大,也加剧了职业代退问题频发现象。
“如果消费者为了退费,参与虚构退费理由,可能构成诈骗共犯;签署高额违约金协议,可能导致民事纠纷风险。此外,选择职业代退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被转卖或用于非法贷款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等。”安志军说。
安志军建议,除了畅通维权渠道,企业应进一步优化服务。例如,教育机构可以强化信息核验,要求本人处理退费事项,防止冒名代退;游戏公司应明确公示未成年人误充退款路径,减少代退需求。“同时,还应把监管政策的落实与严打刑事犯罪相结合,形成对退费领域的全流程和全覆盖监管,以杜绝‘黑灰产’的生存空间。”安志军表示。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王小月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